冬至,是谓冬月将至!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我国古代,很重视冬至,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
冬至节亦称冬节、交冬。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曾有"冬至大如年"的说法,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,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。
冬至过后,被称为”进九“所谓”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“,冬至后白昼渐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。
据记载,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
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”也就是说,人们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
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因此,也可以说专门过“冬至节”是自汉代以后才有。
冬至酒意
其实,冬至喝酒,也是有说法的。
入九以后,古代文人、士大夫之流举行消寒活动:择一“九”日,相约九人饮酒(“酒”与“九”谐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“花九件”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
方浚颐《梦园丛说》:“又有花局,四时送花,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。冬则唐花尤盛。每当毡帘窣地,兽炭炽炉,暖室如春,浓香四溢,招三五良朋,作消寒会。
冬至习俗
吃饺子吃汤圆
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包饺子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
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。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,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。
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。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娇耳”医治疮。
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。
九九消寒
除了饮酒消寒,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。
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,上有繁的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九字,每字九划,共八十一划。
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,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,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,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。
此外,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,又称作“雅图”。
即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,每枝九朵,一枝对应一九,一朵对应一天,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。
元朝杨允孚在《滦京杂咏》中记载:“试数窗间九九图,余寒消尽暖回初。梅花点徧无余白,看到今朝是杏株。”
在数九寒天里,愿你,饮下温柔的一杯黄金酱酒,把这个冬天过得热气腾腾。(来源:黄金酱酒情报局)